当前位置:首页 > 厨卫电器
  •   
  • 厨卫电器新一轮促销应加长时间


    作者: 未知 更新时间: 2012-5-28 10:39:37 来源: 中国著名品牌网 【字号: 】 浏览
    小编语:厨卫电器新一轮促销应加长时间,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363亿元,用于推广淋浴房十大品牌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363亿元,用于推广淋浴房十大品牌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这是继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消费刺激政策之后又一项重要的促消费措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措施预计拉动消费需求约4500亿元。

      除上述促消费接续政策之外,自5月初开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部门密集调研,酝酿新一轮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著名厨卫电器品牌消费品工业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指导意见,从扩大有效供给的角度来匹配老百姓支付能力。此外,工信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继续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摊派和罚款行为,实施企业减负的专项行动。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

      在上述政策之外,一位接近商务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商务部正在全国二三线城市中遴选20个城市进行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财政将对每个城市投资上千万元来加强配套建设,从而激发整体经济的增长。

      刺激消费效果持续性存疑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看来,尽管近几个月经济增长数据不大理想,经济增长风险在增加,但是政府手中保增长的政策工具仍然会不少。上述包括加快审批基建项目、促进节能家电消费等措施就说明了这点,因此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充足的“弹药”,国内经济增长仍然会步入稳定增长轨道。

      但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大部分扩内需政策为补贴等方式进行,短期明显有效不容置疑,但是长期来看,补贴结束之后还将面临动力不足难题。正如去年底结束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家电行业在经历了一阵欣欣向荣之后随着政策的退出便步入“寒冬”。

      短期刺激政策更多的是在增加有效供给,从而同老百姓支付能力相匹配中国十大热水器品牌方面下功夫,此前的小排量汽车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措施均属于扩大有效供给的范畴。但根本来看,在出台短期刺激政策的同时还应当从需求角度入手,如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长效机制。

      促消费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业内专家指出,短期刺激政策和长效机制的有效协调和配合才是内需特别是消费保持持续动力的根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扩大居民消费还须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同时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大投入让老百姓敢花钱。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上一篇: 厨卫电器难出新 剽窃抄袭成为家常便饭 下一篇: 厨电企业借助“能效补贴”促销搅热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品牌大全
    中国著名品牌展播
    热门文章
    部门单位:
    中国经营报 21世纪经济导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证券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凤凰卫视(凤凰网) 胡润百富团队
    品牌,让中国更受尊重;品牌是卓越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产品、企业服务等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表现。中国著名品牌均是行业中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质最好、服务最到位的品牌;其在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及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都处于行业领导地位;中国著名品牌的公信力、权威性彰显品牌实力,均是消费者满意度、认可度、追崇度较高的品牌!
    中国著名品牌网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著名品牌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合法备案号: 国家ICP备11063945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北京外经贸大厦18楼 咨询热线:010-51294380(10线) 传真:010-58857208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beijing@china2000.org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