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人,你幸福吗?”一篇文章《谁来救救家具业,一位家具人的血泪告白》,真实反映了家具人的现状。综合各种意见可以判断,2012年中国家具人的幸福指数正在下降,类似于书中的血泪告白将会越来越多,中国家具行业走到了一个蜕变前的阵痛期,这个时期给全行业带来的是考验,但同时也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构建新的合作关系带来了机遇。
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进入品牌时代
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产品、渠道、品牌、资本,现在的家具行业进入到了品牌与渠道的交织期,消费品牌正在形成,行业整合开始出现。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整,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整个行业不论是卖场还是生产企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单位面积销量急剧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销商举步维艰一位家具企业老板说,以前我们开了店就等着收钱了,哪有什么培训和促销,更谈不上走出去营销,坐等上客。但现在不同了,我们要具备控制每个月销量的能力,必须深入市场,接触消费者,针对潜在消费者进行大量的营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销量。。所有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人士,都在想办法突围。去年初,北京一些家具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减少经营面积,关掉不盈利的店面,提高经营管理和终端营销能力,所有这一切手段只为一个目的——活下去。不过,这种压力也倒逼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营运能力。
此外,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诚信危机也影响到了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在这种危机的考量下,消费者对家具产品开始持谨慎态度,像达芬奇这样的“洋产品”真的值那么多钱吗。一个行业成熟起来的重要体现是消费者越来越专业,从这个角度讲,达芬奇、安信这样的“先烈们”,反而会让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规范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特性和品牌,而不再是单一的价格和外在形象,品牌家具开始大受青睐。正是在这种行业阵痛中,家具行业的马太效应显现,一些知名品牌销量不降反增,出现了购销两旺局面。正如那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中国十大家具品牌厂商合作才能走远
中国十大家具品牌经销商在选择品牌上变得越来越谨慎,企业的招商难度越来越大。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就是“去产能化”和“品牌化”,那些有实力和能力的经销商,仍然受到厂家青睐。
经销商在扮演投资者与服务者角色中,对于厂家给予的支持越来越关注,更有经销商提出了“投资可以,请给我一套盈利系统”,这样的愿望给厂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保证经销商盈利?这是家具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于是,精细化管理、决胜终端成为家具企业必修之课。经销商存活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家具企业必须保证这个指标高标准运行,因此生产企业除了要解决生产体系问题外,还要同经销商一起研究如何决胜终端。在这场变革与考验中,家具经销商也应同生产企业一起修炼内功,共同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十大家具品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渠道与品牌交织,一方面需要塑造品牌,一方面又要建设渠道,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企业选择了更大范围地整合资源,比如说在渠道建设方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就是一种新的尝试。现在市场上一些中介机构通过累积,储备了大量的经销商资源,如果企业方面产品过硬,二者对接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受到出口转内销企业、以前以工程为主现在想做渠道的企业的青睐。如果企业能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发力,则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能迅速破局,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
总之,在新的中国十大家具品牌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顺应形势的改变,创新合作方式,以寻求共赢。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中国十大家具品牌行业进入寻求合作共赢时代”,转载时请保留文章版权来源网址中国十大品牌网家具品牌专题:http://www.china2000.org/jia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