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用品
  •   
  • 新轩逸成都区域上市 见证史上最强中级车


    作者: admin 更新时间: 2012-8-1 10:17:24 来源: 中国著名品牌网 【字号: 】 浏览
    小编语:7月29日,以“超越期待 轩然逸动”为主题的东风日产新一代轩逸上市发布会在成都欢乐谷举行。此次新轩逸上市发布会可谓是空前绝后,在车界首创最大规模的开放式上市活动。

    7月29日,以“超越期待 轩然逸动”为主题的东风日产新一代轩逸上市发布会在成都欢乐谷举行。此次新轩逸上市发布会可谓是空前绝后,在车界首创最大规模的开放式上市活动。

    据悉,在新轩逸上市前期,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成都区域就在全城范围内开展了“史上最大越级款待 到店赏新轩逸免费畅游欢乐谷”的活动,在发布会当天,共有1000名潜在消费者参与到上市活动中。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与欢乐谷全场联动,真正实现了“万人全日持续12小时发布会”。

    汽车电子十大品牌

    夏日炎炎,热情如火,新轩逸的新老车主、成都的媒体朋友以及欢乐谷的上万名游客全场联动,一起见证了新轩逸的成都上市发布仪式。在活动现场,东风日产厂家代表宣布新一代轩逸成都正式上市,同时,还发布了轩逸•经典系列车型,将与新一代轩逸并行销售。新一代轩逸分为两个级别共8款车型,分别采用1.6L和1.8L发动机,官方指导价格为11.9-16.9万元。轩逸•经典系列共4款车型,采用1.6L发动机,官方指导价格为9.98-12.08万元。

    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西区营销部副部长朱晓竹表示:“作为日产汽车全球最热销的车型之一,轩逸曾经满载荣耀与辉煌。现在新一代轩逸不仅凝聚日产汽车技术精髓,更以中高级车的研发基准和技术投入,颠覆了传统中级车价值标准,全面超越竞争车型,更超越了消费者对中级车的期待,它必将以史上最强中级车的巅峰魅力重树行业价值标。”

    在此次新一代轩逸上市发布会现场,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成都区还特别组织了一次爱心捐赠活动。2012年6月9日东风日产西南大区领导、四川主流媒体和车主前往西昌田坝小学进行了一次爱心捐赠活动。东风日产向田坝小学的孩子们捐赠了包括学习文具用品、书籍、衣物以及体育用品在内的教育物资,旨在让孩子安心学习的同时,充实多彩的课外生活,健康茁壮地成长。在捐赠活动现场,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渴望学习的场景后,东风日产西南大区领导表示,从6月开始,东风日产成都区域内每卖出一台车,就将从中拿出100元作为爱心基金,这笔爱心基金将在9月之前为田坝小学的同学们每人购置一套崭新的校服。在新一代轩逸上市发布会上,田坝小学的陈校长也来到了现场,陈校长代表学校的孩子们表达了对东风日产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承诺一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社会。东风日产西南区营销总监黄河先生表示:“东风日产自2003年成立以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离不开东风日产车主和消费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东风日产时刻不忘竭诚回报社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东风日产还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社会的承诺。”

    新一代著名汽车用品品牌轩逸是依托日产全球先进技术和史上最强研发团队,打造出的突破传统中级车价值界限的巅峰之作。新一代轩逸定位于“越级款待的旗舰家轿”,它是以中高级车市领军车型天籁为参考,投入大量天籁级别的研发资源和产品技术,以十大产品亮点打造出具有“高、富、帅”越级产品力的“史上最强中级车”。

    中国十大汽车用品品牌

    “高”高效节能、高效动力、高效安全、高效稳定。全新智能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实现全球最宽变速比7.3:1,节油效率比传统的AT变速器提高15%,配合DIS燃油双喷射系统,带来绝对领先的6.2L/百公里超低油耗。ECO DRIVE 节能驾驶助手一键启动,开启绿色驾驶生活,在不改变个人驾驶习惯的情况下降低油耗。

    绝对领先的980Mpa核潜艇级超强钢,打造出UHSS超高刚性车身,并配合多通道式Zone Body区域车身结构,提供放心周密的安全保障。Anti-Shock高稳定悬挂,使用全新改良的高性能抗震部件和超高刚性稳定连杆,享受媲美中高级车的舒适和稳定。

    “富”极富空间、极富舒适、极富便利、极富静谧。1760mm超宽车身宽度、2700mm超长轴距、680mm行政级后排超宽膝部空间,营造出领先区隔的全尺寸宽适空间。Multi-Layer仿生学座椅,采用与天籁一致的三重舒适结构,大幅提升包裹感与舒适感,完全贴合人体。

    一键启动、I-KEY智能遥控钥匙、双区独立自动空调、后排空调出风口,领先同级的豪华科技装备,打造极富便利的使用感受。三维超静音工程,在任何路况下均能保持媲美中高级车的超群静谧性,关上车门,即刻体验图书馆级的静音享受。

    “帅”帅气外观设计、帅气内饰设计。以“越级力量”(Upward Force)为帅气外观的设计理念,打造出开创格局,引领潮流的全新一代中级三厢车整体外观造型,兼具尊贵与时尚。

    国内唯一在中级车上采用的前后豪华晶钻LED灯,打造超越消费者期待、媲美豪华车的尊尚外观。代表日产高级车内饰设计方向的第三代Modern Living,采用 “软”性包覆材质、“细”接缝处理、顺“滑”阻尼开关等高档材质与工艺,达到媲美中高级车的质感。

    汽车用品十大品牌

    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杨嵩表示,“与同级别车型相比,新一代轩逸不论是动力、操控还是空间、配置,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新一代轩逸堪称史上最强中级车,它为中级车在产品设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将引领中级车市场新的风潮。”

    中级车市不仅是消费人群最为庞大的细分市场,更是各大厂商竞争的焦点。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东风日产一直以来在中级车市保持着强大竞争力,轩逸自2006年国内上市以来,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和良好的用户口碑,始终领跑中级家轿市场。新一代轩逸和轩逸•经典双系列车型的上市,将进一步提升东风日产在中级车市场上的话语权,保持并强化东风日产在中级家轿市场的领军地位。

    全新换代、全面升级的新一代轩逸,不仅延续了轩逸车型领先的设计理念和优异的产品品质,更凝聚日产汽车技术精髓,以中高级车的研发基准和技术投入,颠覆了著名汽车用品品牌消费者对中级车的传统认知,全面超越同级车型,全面超越消费者期待。轩逸•经典系列车型,则以外观、空间、操控和节油等方面的均衡表现和更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成为注重经济、实用的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逆势增长 全面出击 无缝覆盖各细分市场

    2012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下,中国车市步入“低谷期”。作为行业第一集团的领军企业,东风日产却再次逆势增长,旗下NISSAN、启辰双品牌1-6月总销量突破45.4万台,同比增长率高达21.7%,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不仅得益于全线产品的稳定增长,更在于天籁、逍客、新一代TIIDA、阳光等主力车型的卓越表现。1-6月份,天籁累计销量达6万余台,稳居中高级车市前列;两厢车王新一代TIIDA累计销售9.3万台,单月销量超过1.8万台,再创中级两厢车市销量纪录;逍客累计销量达6.8万台,始终位列SUV市场前三甲;阳光则以近8.8万台的成绩,牢牢占据中级车市的主流地位。

    随着新一代轩逸和轩逸•经典双系列车型的上市,著名汽车用品品牌东风日产在中级车市场的产品阵容及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旗舰家轿轩逸、两厢车王新一代TIIDA、新世代中级车阳光、全时全能骊威,将共同构筑东风日产史上最强大的中级车阵容,全面覆盖不同级别细分市场。

    文章Tag: 著名汽车用品品牌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上一篇: 四款15万左右紧凑车导购 推荐斯柯达明锐 下一篇: 车市低迷寻求增长 动力汽车金融或成突破口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品牌大全
    中国著名品牌展播
    热门文章
    部门单位:
    中国经营报 21世纪经济导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证券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凤凰卫视(凤凰网) 胡润百富团队
    品牌,让中国更受尊重;品牌是卓越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产品、企业服务等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表现。中国著名品牌均是行业中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质最好、服务最到位的品牌;其在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及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都处于行业领导地位;中国著名品牌的公信力、权威性彰显品牌实力,均是消费者满意度、认可度、追崇度较高的品牌!
    中国著名品牌网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著名品牌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合法备案号: 国家ICP备11063945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北京外经贸大厦18楼 咨询热线:010-51294380(10线) 传真:010-58857208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beijing@china2000.org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