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 基金业应告别粗放式发展


    作者: admin 更新时间: 2012-5-9 16:20:45 来源: 中国著名品牌网 【字号: 】 浏览
    基金业应告别粗放式发展,删除“申请募集基金,拟任基金管理人应满足:前只获准募集的基金,基金合同已经生效”条款,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请。

    日前,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六条及第十二条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六条作出修改,删除“申请募集基金,拟任基金管理人应满足:前只获准募集的基金,基金合同已经生效”条款,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请。

    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六条作出如此修改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自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证监会就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股市引入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而通过放松对基金产品申报数量的**,允许基金公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请,证监会鼓励基金公司多发新基金意图明显。尽管在过去的两年,投资基金的发行甚是火爆,其中2010年发行新基金145只,2011年发行新基金212只,屡屡创出新基金年报发行数量新高,但“征求意见稿”仍然表示,“过去这种严格审核的工作思路不但**了基金产品的发行数量,也不利于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显而易见,证监会并不满足于过去两年新基金的发行。

    在证监会多方引资入市的背景下,证监会希望新基金发行更上一层楼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不过,就投资基金的发展来说,现在应该是告别粗放式发展阶段的时候了。基金业的发展,不能只是片面追求新基金发行的数量,或基金发行的规模,而更应追求基金发展的质量,提高基金的理财能力,使投资基金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实际上,就目前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来说,继续保持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尽管最近几年来新基金的发行数量节节攀升,但基金发行总体面临着只增数量不增规模的困境。就基金规模而言,2007年末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就达到3.27万亿元,但到去年末,基金资产的规模降到了2.17万亿元。基金资产的总规模最近几年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基金发行无非是原有的基金持有人赎回老基金,再来申购新基金。而申购的数量甚至不如赎回的数量多。所以,即便证监会有意鼓励基金公司发行更多的新基金,但也不能保证基金规模会因此而增加。

    所以,基金业这种粗放式发展的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毕竟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基金持有人利益损害的基金上的。如今在基金持有人已经明显意识到自己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这种粗放式发展只能成为基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所以,就新基金的发行来说,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为基金公司松绑,而更应该实行“定向宽松”政策。一是理财水平高的基金公司可以多发新基金,但理财水平差的基金公司,甚至跑不赢大盘的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应从严控制,甚至严禁发行新基金。二是不能妥善解决基金公司与基金持有人利益关系的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应从严控制,相反,二者利益密切挂钩的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可适当宽松。三是有基金经理一拖二以上的,或基金经理任职不满五年即一拖二及以上的基金公司,要严禁新基金发行。总之,新基金的发行,必须考虑到基金公司的理财水平,以及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象过去这种片面追求基金发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上一篇: 扬州奖励购房政策应紧急叫停 下一篇: 铁道部不能靠取消债务获得新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中国著名品牌展播
    热门文章
    部门单位:
    中国经营报 21世纪经济导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证券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凤凰卫视(凤凰网) 胡润百富团队
    品牌,让中国更受尊重;品牌是卓越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产品、企业服务等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表现。中国著名品牌均是行业中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质最好、服务最到位的品牌;其在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及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都处于行业领导地位;中国著名品牌的公信力、权威性彰显品牌实力,均是消费者满意度、认可度、追崇度较高的品牌!
    中国著名品牌网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著名品牌网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网站合法备案号: 国家ICP备11063945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北京外经贸大厦18楼 咨询热线:010-51294380(10线) 传真:010-58857208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 beijing@china2000.org联系
    Alexa排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