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产品不仅节能优势明显。从节能的角度来看,灯饰十大品牌LED照明在大规模普及之后,将带来可观的节能效益。因此这个产业被认为是新能源领域的朝阳产业。
从节能的角度来看,灯饰十大品牌LED照明在大规模普及之后,将带来可观的节能效益。因此这个产业被认为是新能源领域的朝阳产业。这个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之下炙手可热,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今年上半年以来就有8家LED照明企业成功上市,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年底,仅深圳倒闭的LED企业就达80多家。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为何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如果按每度1元的商用电价来算,每年节约两亿度电,就相当于每年直接给公司降低了两个亿的运营成本,相当于几百家加盟店的直接经营收入。
LED照明产品不仅节能优势明显,使用寿命和光照舒适度也要强于普通的荧光灯。荧光灯用了几天之后,亮度低了很多,但LED灯的灯光有很大的指向性,减少了浪费。
同样是做灯饰生意的周海华从2005年就开始做LED灯具生意,他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LED灯具产品开发和品质越来越成熟,但是终端应用市场的开发还是相对缓慢。从2005年到2008年,LED在那个室外的应用比较多,2008年以后,室内才慢慢开始启动。
换上LED照明,就能给国美电器减少两个亿的运营成本,这实在是一笔大帐。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受到市场热捧,但我们在市场看到的情况却是消费者的冷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究竟这个行业目前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呢?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最近十年才广泛应用于国内照明产业。目前国内的LED产业链包括三个部分:以外延片和芯片技术为代表的上游产业,以封装技术为代表的中游产业,和以LED应用产品为代表的下游产业。
的确如此。LED芯片企业急剧增多,造成了严重的人才紧缺和MOCVD设备过剩,从去年开始,LED芯片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在2010年的时候,詹润滋的原片可以卖到100美金,而现在的市场价格只有30美金了,但是成本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成本都没有变,甚至还要高些。当行业无序的时候,造成了恶性的人员增加,这对企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国内家电生产商美的集团在2004年就开始进入到了LED照明的产业中来,它的商用灯具项目部部长段显春在LED照明领域里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段显春告诉记者,最近这些年,来抢食LED的人可谓形形色色,有做物流的,做轮胎的,甚至经营小卖部的都盲目地挤进来做LED。很多原来做五金的企业,从上游采购回来LED灯珠,经过简单组装,摇身一变也成为了LED企业。
LED产业这种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使得很多的LED企业无利可图。再加上今年出口形势严峻,企业没有核心技术,靠买别人的核心技术,成本大大增加,很多LED企业举步维艰。
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节约用电成为世界各国共识。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日韩等周边国家,都制定了白炽灯退出市场的时间表,我国也不例外。这意味着,我国上千亿元的照明市场蛋糕正等待瓜分,同时由于政府的扶持补贴政策,LED照明行业犹如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这场狂欢。同时,在这个需要高额投资的高科技产业中,由于有了资本的疯狂追逐,使得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膨胀的结果带来了恶性竞争,也让这个市场变得良莠不齐。在民用市场还没有认识这个市场以前,已经出现了行业洗牌的残酷景象。
事实上,由于出口下滑、缺少核心技术导致利润减少、产业无序竞争等种种问题的存在,从去年开始,国内中小LED企业频频倒闭——截至去年底,仅深圳一市,倒闭的LED照明企业就超过80家,广东佛山,2011年中亦有将近一成的LED照明企业倒闭,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倒闭寒潮。
LED产业由热转冷,阵痛不可避免,而且这种行业调整洗牌对于整个LED产业来说也并非坏事。由于整个产业的混乱和企业实力较弱,已经导致了这两年倒闭了一批企业,也有一批新的企业进入,达到了一个“洗牌”的效果。通过洗牌,实际上完成了整合并购重组,产业随之就会慢慢走上规范的路。
国美电器集团门店经营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刘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全国有1700多家门店,需要更换200万只LED灯,更换费用高达4亿元 。但如果采取EMC的模式的话,前期的灯管及施工改造全部由同方负责,他们前期不用花一分钱。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分期付款,把节约下来的电费中的一部分钱,让两个企业去分,刘飞付给工厂采购钱是按照月份和按照年份去推行的,成本支付完毕后项目结束,最终双方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LED照明产品不仅节能优势明显”,转载时请保留文章版权来源网址中国十大品牌网灯具品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