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艺术涂料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国家标准体系加速完善,政策监管与市场规范双轨并行。美俪嘉科技集团、卡百利、比美特等品牌作为《内墙用艺术装饰涂料》《建筑用薄涂型蛋壳光艺术涂料》等多项团体标准及国家强制性3C认证的核心起草单位,正以技术实力和行业担当重塑行业格局。这一系列政策动向不仅为行业划定质量红线,更释放出“规范先行、创新驱动”的明确信号,标志着艺术涂料市场从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政策风向标:标准升级背后的行业逻辑
近年来,中国艺术涂料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30%,2023年突破80亿元,但行业长期面临两大痛点:标准缺失导致的市场乱象与环保需求升级下的技术瓶颈。
以2024年发布的《内墙用艺术装饰涂料》(T/CECS 10353-2024)为例,其制定初衷直指行业顽疾——此前,艺术涂料因缺乏统一施工规范、环保指标模糊,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纠纷频发。而2025年7月即将实施的水性内墙涂料3C认证,则进一步将监管范围延伸至甲醛净化、VOC控制等健康维度,淘汰技术落后企业的同时,倒逼行业向绿色化、功能化转型。
政策背后是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据《2024中国家居消费趋势报告》,72%的消费者将“环保性能”列为墙面材料首选因素,远超价格、品牌影响力等传统指标。这意味着,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符合高标准认证的品牌,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
二、起草单位角色:头部企业的责任与机遇
作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头部品牌既是规则制定者,也是行业风向标。
美俪嘉科技集团在《内墙用艺术装饰涂料》标准中贡献了多项关键指标:例如针对艺术涂料特有的“施工适配性”提出动态检测方法,确保产品在不同气候、基材条件下的稳定性;卡百利主导的蛋壳光团体标准,则首次将“漆膜回粘性≤2级”“TI值控制在4.5以下”等技术参数纳入规范,破解了蛋壳光涂层易脱落、流平性差的行业难题;而比美特凭借“环保涂料除醛技术”专利(净化效率达94.9%),推动3C认证中甲醛净化持久性指标的设立,成为健康墙面解决方案的标杆。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在于:以技术研发为内核,将消费者痛点转化为标准红利。例如,比美特同步通过法国A+、欧盟CE等多项国际认证,并参与GB/T 9755-2024《合成树脂乳液墙面涂料》等国家标准制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品质背书;卡百利则通过“醛变水”专利技术,将环保性能与艺术效果深度融合,满足年轻群体对“颜值+健康”的双重需求。
三、3C认证:行业洗牌与市场重构的“照妖镜”
2025年7月1日,水性内墙涂料强制性3C认证的截止日期,正成为行业分水岭。
政策影响呈现两极分化:正规军(如原装进口品牌、自有工厂企业)凭借完善的品控体系快速通过认证,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游击队(伪进口品牌、小作坊)因技术短板面临淘汰。据《艺术涂料内参》统计,全国2000余个品牌中,约30%可能因无法达标退出市场。这种“去伪存真”的过程,既净化了消费环境,也推动资源整合向头部集中。
值得关注的是,3C认证不仅是准入门槛,更是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工具。例如,比美特通过“全链路品控体系”(原料溯源、智能化生产、持证施工团队)打造“产品+服务”闭环,将认证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美俪嘉则以“标准参编单位”身份强化技术权威形象,吸引更多设计师、装修公司的战略合作。这种“标准赋能品牌”的模式,正在重构行业价值链。
四、未来趋势:从“涂料艺术”到“艺术生态”的跃迁
站在政策与市场的交汇点,艺术涂料行业呈现三大趋势:
1. 技术驱动功能化:除醛、抗菌、防霉等健康性能成为基础需求,仿生涂层、智能调湿等创新技术加速落地;
2. 场景细分专业化:儿童房、养老院、医院等特殊空间定制涂料需求激增,比美特等品牌已推出“即刷即住”解决方案;
3. 文化表达多元化:电竞、国潮等年轻文化催生个性化涂装场景,如卡百利推出的“电竞主题渐变涂料”,与广东电竞产业政策形成跨界联动。
此外,顺德作为“中国涂料之乡”,凭借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产业集群优势,正从“标准输出地”向“艺术涂料总部基地”升级,为行业提供研发、生产、应用的全链路支持。
结语:标准先行,破局未来
当政策风向标指向“规范与创新”,艺术涂料行业的竞争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从低价厮杀转向技术角力,从概念营销升级为标准博弈。对于消费者而言,3C认证标志将成为品质信任的“一键识别”符号;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标准制定则是抢占话语权、塑造品牌护城河的关键。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标准的落地与国际认证的接轨,中国艺术涂料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场释放更强竞争力。这场由标准驱动的变革,不仅是行业洗牌的过程,更是中国智造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缩影——唯有以技术为锚、以用户为本,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