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瓷砖胶资讯 → 新闻正文
2025/9/6 10:00:44

破局“双碳”困局:瓷砖胶企业如何以CCUS技术锻造绿色新质生产力

本站作者
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作为“碳中和工具箱”中的核心利器,正为这一传统行业开辟出“负排放”新赛道——通过捕获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或永久封存,实现从“碳源”到“碳汇”的颠覆性转型。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2025年,中国建材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作为建筑领域的关键辅材,瓷砖胶企业因生产过程中涉及水泥熟料煅烧、矿物原料加工等高耗能工序,成为实现全产业链零排放的关键突破口。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作为“碳中和工具箱”中的核心利器,正为这一传统行业开辟出“负排放”新赛道——通过捕获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或永久封存,实现从“碳源”到“碳汇”的颠覆性转型。

  技术破壁:从“捕集”到“价值再生”的闭环设计

  当前,主流瓷砖胶企业的碳排放集中于原料煅烧与运输环节。以某头部企业为例,其年排放量约8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000万棵成年树木的年碳汇量。通过部署先进的胺基溶液吸收法或膜分离技术,可实现90%以上的捕集效率。但真正的创新在于“利用”环节:捕集的二氧化碳可与工业废弃物中的硅酸盐发生矿化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能的碳酸钙产品,反向替代部分水泥原料;或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藻类生物质燃料,形成“碳—能”循环链。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已在广东某试点项目验证,每吨捕集二氧化碳可创造2000元经济价值,较传统封存成本降低60%。

  政策协同:绿色金融与标准引领的双向赋能

  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将CCUS纳入重点攻关技术清单,而瓷砖胶行业首个“零碳产品认证标准”已于2024年出台。企业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将减排量转化为碳配额收益,或申请绿色信贷支持技术改造。例如,浙江某企业通过发行碳中和债券融资5亿元,专项用于建设万吨级CCUS示范线,预计年减排效益可达15万吨。同时,行业协会正推动建立“瓷砖胶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实现从原料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为绿色采购提供权威依据。

  生态重构:跨行业协同的“碳循环共同体”

  CCUS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构建跨行业的碳循环网络。瓷砖胶企业可与电力、钢铁等高排放行业共建“工业共生园区”,通过管道输送实现二氧化碳的就地利用。例如,江苏某园区内,瓷砖胶厂的捕集二氧化碳直接供给邻近的化工企业生产碳酸二甲酯,形成“捕集—输送—利用”的零碳产业链。此外,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耦合也至关重要——利用绿电驱动碳捕集设备,可进一步降低整个系统的碳强度。

  未来挑战:成本、技术与市场的三重突破

  尽管前景广阔,CCUS技术在瓷砖胶行业的推广仍面临成本高企、技术成熟度不足等挑战。当前,每吨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约300—500元,需通过规模化应用和技术迭代逐步降低。同时,需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如碳关税、绿色补贴等,提升企业参与动力。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一技术路径将推动建材行业从“高碳制造”向“零碳智造”转型,培育出以CCUS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瓷砖胶企业的零排放之路已从技术构想迈向工程实践。通过CCUS技术的深度应用,行业不仅能实现自身减排目标,更将催生出碳利用新产业、新业态,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绿色内涵。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