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太阳能资讯 → 新闻正文
2025/8/15 9:26:30

碳中和目标下,哪些太阳能品牌最值得投资?

本站作者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达6.55亿千瓦,中国以3.29亿千瓦的装机量继续领跑,印度以3070万千瓦的增量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太阳能崛起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达6.55亿千瓦,中国以3.29亿千瓦的装机量继续领跑,印度以3070万千瓦的增量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这场由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同推动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资本市场格局。

  技术革新:钙钛矿开启商业化元年

  2025年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关键节点。极电光能1.2×0.6m²商用组件实现18.2%的全面积转换效率,较传统晶硅组件在弱光环境下发电量提升10%。该公司吉瓦级产线将于2025年9月投产,预示着成本降至0.5元/瓦的产业化临界点即将突破。

  晶科能源则通过N型TOPCon技术迭代巩固优势,其黄金片区电池量产效率达26.7%,实验室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第三代Tiger Neo组件功率突破670W,双面率85%的特性使其在沙漠、水域等复杂场景中具备显著优势。

  政策博弈:中美光伏市场分化

  中国"十四五"规划持续加码,无锡市对分布式电站给予20万元/兆瓦补贴,合肥对使用本土组件的项目提供0.25元/kWh的度电补贴。这种"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催生了隆基绿能等企业的技术突围——其BC组件一季度出货4.32GW,占组件总销量的25.5%。

  美国市场则呈现冰火两重天。《通胀削减法案》提供3690亿美元补贴,推动First Solar等本土企业扩产,但其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中79.39%依赖政府补贴。这种"补贴依赖症"在阳光电源的全球化布局中形成鲜明对比,该公司通过沙特7.8GWh储能项目等海外订单,实现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2.52%。

  资本流向:并购潮中的价值发现

  2025年上半年太阳能行业融资额同比下降39%,但并购交易增长25%。Mercom Capital数据显示,50宗企业级并购中,项目收购装机总量达19.9GW,较2024年同期增长7.6%。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整合趋势,在晶科能源身上体现为对东南亚10GW高效电池产能的收购,而在阳光电源则表现为通过发行GDR在法兰克福上市,提升国际化融资能力。

  投资策略:三维度筛选优质标的

  1. 技术护城河深度

  优先关注钙钛矿领域突破18%效率的企业,如极电光能;在晶硅路线中,晶科能源的HOT4.0平台和隆基绿能的HPBC2.0技术具备三代效率优势。

  2. 全球化布局广度

  阳光电源在沙特、美国市场的本土化生产,以及晶科能源中东10GW项目的落地,有效规避贸易壁垒。First Solar虽获美国补贴,但其组件成本已被中国厂商追平,需警惕政策风险。

  3. 财务健康度

  隆基绿能通过"控量保利"策略,使一季度亏损收窄38.89%;阳光电源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达17.9亿元,显示更强抗风险能力。

  风险与机遇并存

  行业面临多晶硅价格同比降幅超30%的价格战压力,但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年需求增速超40%。工信部推动的"沙戈荒"大基地建设,及欧洲REPowerEU计划,为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企业提供结构性机会。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真正的投资价值不仅在于捕捉政策红利,更在于识别那些能持续突破效率边界、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并在资本寒冬中保持财务韧性的企业。当钙钛矿组件在2025年实现20%效率突破时,那些提前布局技术转型、深耕新兴市场的太阳能品牌,终将成为碳中和时代的弄潮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