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式营销:陶瓷市场上为何“生生不息”
三种欺骗式营销
虽然近年来,整个中国陶瓷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一些巨头的推动之下,整个陶瓷制造产业、陶瓷零售产业的进入门槛有所提升,仍然存在许多受到利益驱动的投机者。他们通过所谓的“低价格”为噱头实施欺骗式营销。梳理过去十几年以来中国陶瓷厂商频频抛出的“欺骗式”营销,主要集中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消费群体,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农村;二是围绕营销手段,主要是屡创新低的价格战;三是市场网络,主要是偏远地区的县镇市场。
用假大牌以次充好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市场上的消费群体,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的困扰。这也就给大量的僵尸陶瓷品牌商业投机,提供了谋利空间。一大批陶瓷老品牌,其市场经营主体早在破产,但是却将品牌不断授权给其它的商家和个体,通过授权贴牌生产的方式,制造大量劣质陶瓷产品,在农村市场上打着“大品牌”旗号进行欺骗式营销。有时竟然造成了僵尸陶瓷品牌,竟然比一些的领军陶瓷品牌的市场认知度高,产品销售量大。关键原因,就是偏安一隅的陶瓷经销商们,就利用了当地农村消费者对于陶瓷品牌信息的不熟悉,从而造成“以次充好”独占市场的局面出现。
信息不透明“造福”投机者
与此同时,整个陶瓷厂商的市场营销手段中,价格战可以说是从本土陶瓷厂商的发展、崛起,到成长、变革,一直相伴左右。在这一场场一轮还比一轮低的低价格战中,普遍存在着大量“价格欺骗”。以前是“先涨后降”,“偷工减料”,现在则是“概念忽悠、政策圈套”。当前,在一些区域市场上,之所以还存在不少的商家,利用“僵尸陶瓷”品牌充当大品牌、名牌来欺骗消费者。以及陶瓷厂商的价格战促销,利用“政策层层包装”、“条款环环相扣”来激活消费者眼球。本质上,还是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是不对称,最终给一些商业投机者们提供了空间。
中国木业网小编认为,在当前的陶瓷市场环境之下,一些围绕产品功能、价格和品牌的“欺骗式”营销,仍然存在一定商业投机空间,但离死路却是越来越近了。如果一些陶瓷厂商此时还不“迷途知返”,不及时利用当前的市场疲软、市场换挡,快速抛弃这种低劣的市场营销手段,那么只会越陷越深,从而迷失自我。
-
全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屋家居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2022-07-01
-
“南蒸北烤”模式开启,木材商只能“靠天吃饭”? 2022-07-01
-
每年超1000亿镑!埃及卫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2022-07-01
-
红木家具行业“跟风潮”:恶性竞争,伤痕累累 2022-07-01
-
2022广州陶瓷工业展在琶洲开幕! 2022-07-01
-
富士通电梯集团新品系列正式命名—名古屋 2022-07-01
-
连单率高是市场低迷的销售法宝,管业经销商这样做 2022-06-30
-
中国(赣州)第九届家具产业博览会开幕 2022-06-30
-
定制家具行业到底怎么了?“内忧外患”,迎来艰难挑战 2022-06-30
-
娃哈哈、王力宏、霸王和成龙,代言过厨电品牌的明星都有哪些? 2022-06-30
品牌大全
涂料 | 油漆 | 电工
家具 | 衣柜 | 家居
锁具 | 门业 | 门窗
板材 | 陶瓷 | 瓷砖
灯饰 | LED | 照明
灶具 | 烟机 | 空调
吊顶 | 浴霸 | 安防
窗帘 | 壁纸 | 床垫
管业 | 水槽 | 五金
男装 | 女装 | 童装
日化 | 化妆品 | 洗护
淋浴房 | 热水器 | 璧挂炉
木地板 | 生态板 | 阳光房
净水器 | 集成灶 | 洗碗机
水性漆 | 地坪漆 | 贝壳粉
小家电 | 饮水机 | 太阳能
不锈钢 | 空气能 | 电动车
瓷砖胶 | 硅藻泥 | 净化器
安全板 | 润滑油 | 无主灯
卫浴洁具 | 厨卫电器 | 智能厨卫
厨房橱柜 | 汽车用品 | 智能家居
红木家具 | 办公家具 | 古典家具
艺术涂料 | 防水材料 | 体育建筑
厨房电器 | 新风系统 | 钟表配件
全屋家居 | 全铝家居 | 全屋整装
生活家电 | 敲击乐器 | 节能环保
铝合金门窗 | 全球高端厨卫
装配式建筑 | 更多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