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品牌战略 → 新闻正文
2025/3/7 9:30:50

跨境电商遇冷?家居企业出海的新战场转向东南亚

本站原创
当欧美市场逐渐饱和、政策壁垒高筑,家居企业的出海故事正在发生戏剧性转折——东南亚,这个曾被视为“边缘地带”的市场,正悄然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战场。

  2025年的跨境电商江湖,早已不是五年前那个随便挂个商品就能躺赚的黄金时代。当欧美市场逐渐饱和、政策壁垒高筑,家居企业的出海故事正在发生戏剧性转折——东南亚,这个曾被视为“边缘地带”的市场,正悄然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战场。在胡志明市的家居卖场里,广东顺德的家具商们操着粤语与本地采购商谈价;在雅加达的网红直播间,福建泉州的家纺品牌正通过TikTok直播创下百万GMV。这一切,都在印证着一个趋势:东南亚正在重塑中国家居企业的出海版图。

  一、欧美市场退烧,东南亚为何逆势崛起?

  跨境电商行业的“降温”早已不是秘密。根据Statista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对欧美地区的家居出口增速已降至3.2%,较2020年的28%峰值大幅回落。关税上涨、仓储成本飙升、文化差异导致的产品适配问题,让不少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反观东南亚,2024年该地区家居市场规模突破8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7%,其中印尼、越南、菲律宾三国增速尤为亮眼。

  这种反差背后,是东南亚独特的市场基因在起作用。6.5亿人口中,超过60%年龄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庞大的家居消费生力军。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印尼雅加达、越南胡志明市等城市的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越南2024年就新增住房需求200万套。更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与中国品牌的定位高度契合:泰国消费者愿意为质量可靠的中国家居支付溢价,但心理价位比欧美市场低30%-40%;马来西亚的年轻家庭更倾向于购买模块化家具,既节省空间又能灵活调整布局。

  二、家居企业的东南亚突围战:从“卖产品”到“造生态”

  面对这片蓝海,中国家居企业的打法正在发生质变。传统的“贴牌代工”模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化运营与生态构建。以头部企业为例:

  案例1:顾家家居的“东盟制造”战略

  2023年,顾家在越南平阳省投资3亿美元建立生产基地,辐射东盟十国市场。通过雇佣本地设计师团队,推出符合东南亚气候的藤编沙发、防潮板式家具等产品,同时联合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店,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本地化。

  案例2:致欧科技的数字化破局

  作为亚马逊家居类目头部卖家,致欧科技在2024年将业务重心转向东南亚,推出独立站品牌“JOLI”。通过分析TikTok用户行为数据,精准捕捉到菲律宾消费者对ins风装饰画的需求,快速推出定制化产品。同时,与印尼物流公司Sicepat合作建立前置仓,将配送时效从7天缩短至48小时。

  案例3:极有家的生态共建模式

  阿里巴巴旗下的极有家平台,通过“跨境产业带+本地服务商”模式,整合佛山家具、中山灯具等产业带资源,为东南亚中小商家提供选品、供应链、营销一站式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入驻商家平均毛利率比传统贸易模式提升15个百分点。

  三、新战场的暗礁与破局之道

  尽管前景广阔,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物流痛点:印尼由1.7万个岛屿组成,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占比高达35%;越南的公路运输效率仅为中国的60%。其次是文化差异: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对家居设计有严格要求,泰国消费者更偏好暖色调家居,这些细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产品滞销。此外,本土品牌的崛起也在加剧竞争,越南的Thien Long家具、印尼的Kiani Home等品牌正在通过价格战和本土化营销争夺市场份额。

  面对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构建“铁三角”竞争力:

  1. 供应链韧性:在泰国、越南建立区域仓配中心,同时探索“柔性生产”模式,小批量多批次满足市场需求。

  2. 数字化洞察力:通过TikTok Shop、Lazada等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实时追踪消费趋势,比如印尼市场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已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41%。

  3. 文化融合创新:雇佣本地设计师团队,将中国工艺与东南亚元素结合,如将榫卯结构应用于藤制家具,既保留传统美感又提升耐用性。

  四、未来图景:东南亚能否成为下一个“中国家居产业带”?

  随着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减免,以及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一些前瞻性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2024年,红星美龙与越南广平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东盟家居产业城”,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品牌孵化等全链条。这种“产业外迁”模式不仅降低成本,更有望重塑全球家居供应链格局。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内,东南亚或将出现多个“中国家居产业集聚区”,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形成完整闭环。而那些能够深度融入当地生态、构建品牌护城河的企业,将在这场新的出海战役中抢占先机。毕竟,在跨境电商的下半场,真正的赢家不是“卖货的”,而是“造生态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