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来做定制家居的品牌越来越多,不少都是各细分行业的大佬,可是真正做成功的却很少。
关键是这些品牌都是筹谋已久、势在必得的,他们无论在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展会营销、渠道建设,还是门店装修上,都是敢于豪掷万贯。然而高调扩张之后,大概率以低调收场,看上去诱人无限的定制家居市场,竟变成了如此难吃的烫嘴山芋?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跨界品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定制家居产业本质的系统认知,同时也不具备定制家居企业的核心特质所导致。
首先,由于定制家居行业关注度低、重交付等经营特点,其过程的管控、质量的控制、客户的服务和沟通交流,是相对漫长的过程;对定制家居企业而言,顾客是其天然的中心,必须采用顾客中心驱动战略,随时响应顾客的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迭代。
其次,定制家居是家居定制服务的工业化。定制家居更像是家具业与装修业的混合体。
定制企业将产品做成服务,并将服务流程工业化,从而成为家具定制方案的提供商、服务商,并最终构建出更先进的C2B商业模式。
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其需求,通过个性化大规模生产的柔性化工厂实现生产,再通过信息化的识别系统将切割出来的不同的板材分类运至消费者家中进行识别安装。
这也就是说,定制家居企业,不仅本身就要炼成大规模信息化生产的“技术控”,还要具备强大的信息化组织系统能力。而这对于习惯了单品类运作的跨界品牌而言,难度不是一点点大。
从单品类向多品类转变,每增加一个品类,其经营难度将超越1+1等于2的范畴,呈几何级数增加。
况且,按以往单品的渠道模式,只要找到大商可以转移库存就成功了一半;而现在是基于顾客发出消费需求,只有总部输出能力,切实整合了门店的营销、品牌、交付、产品力等,才能获得成功。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跨界企业开始变得更加谨慎——我可以布局定制,但它不能阻碍我主业上的积极推进,毕竟主业上的摇摆,很容易触动企业的专业本分与核心根基,而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这也只是现在的状态。不排除有部分企业,一旦定制版块业务从第二增长曲线获得了更大扩张潜力,他也将不得不考虑顺应定制企业发展逻辑,开始战略性的转型升级。
而在转型这一点上,跨界前辈顾家给出了榜样。顾家深刻把握了“先慢后快”的精髓,前期聚焦中后台的搭建,等组织、研发、制造、工厂和供应链通通跑通跑顺之后,再发力市场。
不仅如此,就算是欧派这种殿堂级的定制玩家,在战略上也是厚积薄发的。10月12日,欧派发布了“新整装”战略,提出新整装“做重”的6大主张,将欧派整装大家居运营系统全面升级。
随着门墙柜一体化,定制家居产品对天地墙的渗透不断加强,并且加快了对门窗、卫浴、阳台空间的拓展。
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跨界品牌,携各自不同的行业背景与产品优势,带着各有千秋的营销打法,在定制家居发展的十字路口风云际会。
可以预见,这种混合型的竞争,其排面和量级将会大概率升级,这种升级也将把家居行业带入到大家居品牌与小家居品牌并存的行业新格局。
而处于此十字路口的定制跨界,将是跨界者的折戟之地,还是其雄霸天下的崛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