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屋智能赛道已进入“生态为王”的竞争新阶段。随着AI大模型、物联网技术与硬件创新的深度融合,头部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类的参数内卷,而是通过技术协同、场景覆盖与生态闭环构建护城河。从追觅科技跨界重构“全屋智能梦想家”,到华为、海尔、Aqara等品牌加速布局生态联盟,这场围绕用户全场景体验的争夺战,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一、生态闭环:从单品智能到系统级竞争
传统家电行业长期受困于“数据孤岛”和“品牌割裂”,而全屋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同与主动服务。2025年,头部企业通过三大路径构建生态壁垒:
1. 技术底层统一化
以追觅为例,其依托高速数字马达与智能算法两大核心技术,将扫地机、空调、冰箱等品类整合为统一技术架构。例如,扫地机器人DreameX50 Cyber搭载的“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与空调X-Wind的双机械臂送风系统共享仿生学设计逻辑,降低跨品类研发成本。华为则通过鸿蒙系统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互联,用户可通过同一中控屏管理灯光、安防、家电等子系统。
2. 场景覆盖全域化
头部企业正从“产品矩阵”向“场景方案”升级。追觅在AWE 2025打造的“全生态城市科技小镇”,将清洁家电、厨电、大家电与沉浸式智能场景结合,覆盖家庭生活全链路需求。海尔通过“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打通智能家居与新能源汽车数据,实现离家自动关灯、车内远程预调室温等跨场景联动。
3. 生态联盟规模化
单一品牌难以垄断全产业链,因此跨界合作成为关键。Aqara联合地产商推出前装智能套餐,将传感器、中控屏与精装房深度集成;华为鸿蒙生态已接入超2000家合作伙伴,通过统一协议降低设备兼容成本。这种“核心自研+生态开放”模式,既强化品牌主导权,又快速扩大市场覆盖。
二、技术普惠:AI大模型重构用户体验
2025年,AI技术正从营销噱头转化为真实生产力:
- 交互革新:Aqara推出的AI中控屏支持语音、手势、环境感知多模态交互,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调整全屋设备。追觅扫地机引入具身智能大模型,能识别物体属性并自主决策清洁策略,从“工具”进化为“家庭服务机器人”。
- 服务主动化:海尔智能空调通过机器学习用户作息习惯,提前调节温度和湿度;其冰箱可识别食材库存,联动厨电推荐菜谱并自动预热烤箱。
- 个性化适配:美的推出AI健康管理系统,根据家庭成员体征数据(如睡眠质量、运动量)动态调整家居环境,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体验。
技术普惠背后是成本优化。例如,追觅自研的2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将吸尘器、洗地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成本降低30%,为高端技术下沉提供可能。
三、生态战争的三大决胜点
1. 数据闭环能力
全屋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获取与处理效率。头部企业通过设备传感器、用户行为日志、环境数据构建家庭数字孪生模型。例如,华为EMS能源管理平台可实时预测用电高峰,动态调节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使家庭能耗降低15%。
2. 跨界整合深度
2025年的生态竞争已超越家居范畴:
- 追觅联合智能床品牌推出“睡眠场景”,空调根据智能床监测的体动频率调节风速;
- 华为将智能家居数据接入汽车座舱,实现回家途中提前启动扫地机器人、打开热水器;
- 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宠物友好方案”,空气净化器自动识别宠物活动区域并定向除菌。
3. 用户体验阈值提升
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期待从“功能可用”转向“体验无感”。例如,Aqara的AI温控系统能区分不同房间的日照差异,动态调整百叶窗角度和空调温度;追觅洗碗机通过仿生鹰翼喷淋臂实现杯具内部深度清洁,将返洗率降至1%以下。体验细节的极致打磨,成为拉开品牌差距的关键。
四、挑战与未来:生态闭环的隐忧与突破
尽管头部企业加速跑马圈地,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 标准碎片化:不同品牌的设备协议、数据接口尚未统一,跨平台协作效率低下;
- 安全风险:全屋智能设备的数据泄露可能引发家庭隐私危机,亟需建立统一的加密认证体系;
- 渠道下沉瓶颈:高端生态方案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达40%,但三四线城市仍以单品消费为主。
未来,全屋智能的竞争将围绕“生态兼容性”与“场景创造力”展开。具备底层技术自研能力、跨界资源整合效率、用户数据运营经验的品牌,更可能在这场生态战争中占据高地。而能否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真实的用户体验升级,将成为检验生态价值的终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