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最新品牌资讯 → 新闻正文
2025/5/26 9:12:59

地产寒冬下的家居产业:如何摆脱“寄生性”增长?

本站作者
站在地产寒冬的十字路口,家居产业正在经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当行业摆脱对地产周期的路径依赖,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当数字化技术重构产业逻辑,当跨界融合催生新物种,家居产业终将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当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家居行业作为典型的后周期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空调家装零售市场同比下跌18.7%,这一数据折射出地产寒冬对家居产业的直接冲击。长期以来,家居行业与房地产形成深度捆绑,新房交付后的装修需求、精装房配套采购等业务模式,使行业形成了"寄生性"增长逻辑。但在政策调控、人口结构变化与消费升级的三重作用下,这种依赖单一增长引擎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重构增长逻辑,成为家居产业破局的关键。

  存量时代的觉醒:从"寄生"到"共生"的范式转移

  家居行业与房地产的"共生关系"正在发生质变。过去二十年,房地产行业贡献了家居市场约60%的需求,但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5%,新房增量空间逐渐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家庭户均住房套数已达1.09套,改善型需求逐步取代刚需成为市场主力。这种转变促使家居消费场景从新房装修向存量房改造迁移,老房翻新、局部改造、适老化改造等需求持续释放。

  这种结构性变化倒逼企业重构商业模式。传统家居卖场依赖"收租+联营"的寄生模式遭遇挑战,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头部企业纷纷启动数字化改造,通过搭建设计生态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将服务链条延伸至设计、施工、软装全流程。居然之家更名"居然智家"的举动颇具象征意义,其计划到2027年接入超100万台智能终端设备的目标,标志着行业正从空间运营商向生活服务商转型。

  数字化重构:破解非标定制的效率困局

  在地产寒冬中逆势增长的欧派家居,其上市五年复合增长率超30%的秘诀,在于构建了数字化全链路协同体系。通过与三维家等工业软件企业合作,欧派实现了从前端设计到后端生产的"一张图纸贯通",板材利用率提升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这种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效率提升,在定制家居行业尤为关键。

  当前家居产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设计生产一体化,通过3D云设计系统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场景化营销;二是智能制造升级,AGV小车、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在佛山、成都等产业集群加速普及;三是服务链条数字化,从量房到售后全流程可追溯的智能系统,将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2%。这些变革正在重塑行业价值创造方式,使企业摆脱对地产周期的被动依赖。

  需求侧革命:从功能消费到体验消费的跃迁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家居消费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贝壳家装业务前三季度42.1亿元的营收中,85后客户占比达67%,他们更关注空间利用率、智能交互和情感价值。这种需求转变催生了三大创新方向:

  - 空间革命:索菲亚通过"整家定制"战略,将客单价从传统柜类定制的2万元提升至5万元,其米兰纳品牌聚焦年轻群体,推出1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互联网套餐,实现大众市场渗透。

  - 智能融合:海尔智家打造的"三翼鸟"场景品牌,将智能家电与家居空间深度整合,其青岛体验中心001的客单价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 服务增值:圣都整装推出的"十怕十诺"服务体系,将装修过程拆解为228项标准动作,施工延期赔付标准提升至200元/天,重塑行业信任机制。

  生态化突围:跨界融合打开增长天花板

  在地产寒冬中,家居企业正在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兔宝宝通过收购澳洲环保板材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基材领域;顾家家居投资智能家居芯片企业,布局物联网底层技术;索菲亚与华为共建全屋智能实验室,探索空间智能化标准。这些跨界尝试背后,是行业对生态位重构的深刻认知。

  政策东风为生态化突围提供助力。六部门推动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预计每年将带动5000亿元农村市场;北京、上海等地的智能家居补贴政策,加速技术普及。在"双碳"目标下,家居企业纷纷加码环保材料研发,水性涂料、竹纤维板材等绿色产品占比已突破35%,既满足政策要求,又契合消费升级趋势。

  站在地产寒冬的十字路口,家居产业正在经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当行业摆脱对地产周期的路径依赖,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当数字化技术重构产业逻辑,当跨界融合催生新物种,家居产业终将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毕竟,家居的本质,始终是关于"如何让家更像家"的永恒命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