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居建材行业迈入存量竞争时代,传统的“功能满足”已难以撬动消费者的深层需求。无论是“全屋定制”“智能家电”,还是“环保材料”“高性价比”,这些曾被奉为圭臬的卖点,正逐渐沦为同质化竞争的标配。而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渴求却愈发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冰冷的产品参数,而是期待家居空间能承载更多关于生活意义、身份认同与精神归属的故事。一场以“情感共鸣”为核心的叙事革命,正在重塑家居建材行业的底层逻辑。
行业拐点:从“物理空间”到“情感容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至2030年我国改善性住房需求占比将达41.1%,新生代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审美、情绪价值与生活方式表达。这一趋势在家居设计领域尤为明显:顾家家居通过“十大微场景”将空间转化为情感载体,如“家庭图书馆”承载教育理想,“音乐角”安放精神世界;FotileStyle以“洞庭DONGTING”系列诠释“流动的情感”,通过自然意象传递“天人合一”的哲学;欧派则以“π生活”新品覆盖全年龄段需求,让家成为千万家庭幸福故事的“共创者”。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家居建材的价值已从“服务空间”转向“服务生活”,从“功能堆砌”跃迁为“情感叙事”。
品牌叙事升级的三大路径
1. 以文化为内核,构建情感联结
家居品牌的竞争,本质是生活方式话语权的争夺。茅台通过“赤水河生态故事”与“受助学子案例”完成从“商品供应者”到“意义提供者”的转型,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家居行业。例如,FotileStyle以“山”到“水”的产品命名轨迹,将自然意象转化为情感符号:慕士塔格系列传递“仁爱与稳定”,洞庭系列则象征“自由与流动”,既呼应消费者对东方智慧的追寻,又赋予产品文化厚度。再如库斯家居以“松弛美学”重构品牌DNA,通过“瓷器蓝”“琉璃蓝”等色彩语言传递宁静与治愈感,精准击中后疫情时代人们对“松弛感”的渴望。
2. 以技术为桥梁,实现体验升维
情感共鸣离不开技术支撑。AI设计系统正推动家居服务从“模糊需求”走向“精准落地”:头部企业通过语义解析引擎将“通透感”“适老化”等抽象概念转化为采光优化、无障碍动线等具体方案;3D VR全景渲染让用户“所见即所得”,缩短决策周期。而FotileStyle更进一步,依托FIKS OS全屋智能系统,让家“感知需求、响应心意”,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共鸣”的跨越。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在于构建“人性化交互”,让产品成为用户情感的延伸。
3. 以用户为中心,共创生活故事
顾家家居提出“不是在销售家具,而是在编织生活故事”,这一理念正在颠覆传统营销逻辑。品牌叙事不再局限于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场景共创激发用户参与:小红书《2025年十大家生活新灵感》报告显示,“萌宠阳台”“电竞房”等细分场景搜索量激增55%,折射出Z世代对“个性化叙事”的追求。天猫618期间,通过易烊千玺代言的“品质化叙事”活动,以“硬核装备”“宝藏成分”等关键词构建场景化内容,让用户成为品牌故事的主角。这种从“卖货”到“共情”的转变,本质是品牌定位的进化——从交易关系升维为价值同盟。
未来方向:情感价值的产业化落地
情感共鸣不仅是营销话术,更需融入产业链闭环。欧派通过生态联盟构建“用户定义—价值升维”模式,以数字化工具打通需求端与供给端;颜蜜蜜联合冠军程晨打造“健康家居解决方案”,将运动精神注入板材设计,推动从“产品制造”到“生态服务”的转型。这些实践指向一个共识:情感价值需通过标准化、系统化路径实现规模化复制。 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情感设计”转化为可测量、可感知、可参与的品牌资产——正如茅台通过公益IP构建价值观传递链,家居品牌亦需建立“文化叙事—体验设计—用户反馈”的闭环,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生活方式的投票。
结语:让家承载更多“人的故事”
家居建材行业的叙事升级,本质是对“人本价值”的回归。当物质丰裕成为常态,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更好的产品”,更是“更有意义的生活”。从顾家的“微场景”到FotileStyle的“情感美学”,从欧派的“幸福共创”到库斯的“松弛哲学”,这些探索共同勾勒出行业进化的方向——用设计回应情感,用技术赋能体验,用文化沉淀价值。 唯有如此,家居空间才能真正从“物理容器”升华为“情感载体”,让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有被看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