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最新品牌资讯 → 新闻正文
2025/7/23 9:42:53

2025年家居以旧换新最高补贴5000元,智能绿色消费迎来新机遇

本站作者
值得关注的是,居家适老化改造首次纳入国补,河南等地按总费用30%补贴,每房上限1.2万元,重点支持智能马桶、感应夜灯等适老化产品。

  2025年7月,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第二阶段全面启动,中央财政预拨的1380亿元补贴资金正加速落地。此次政策覆盖家电、数码、汽车、居家适老化改造四大领域,其中家居类最高补贴达5000元,智能绿色产品成为核心受益方向。政策明确,个人消费者购买一级能效家电可享售价20%的补贴,单件最高2000元;数码产品按15%补贴,手机、平板等单品最高补500元;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最高2万元,置换新能源车型最高补1.5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居家适老化改造首次纳入国补,河南等地按总费用30%补贴,每房上限1.2万元,重点支持智能马桶、感应夜灯等适老化产品。

  政策升级:智能绿色成主线,补贴范围扩容

  与2024年政策相比,2025年国补呈现三大显著变化。其一,品类扩容,家电从原有8类增至12类,新增微波炉、净水器等;数码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其二,能效分级细化,一级能效家电补贴比例从15%提升至20%,空调每户限补3件,防止囤货。其三,智能绿色导向明确,政策文件明确鼓励智能家居消费,如华为全屋智能系统、小米生态链产品等,通过AIoT技术实现设备联动,推动绿色智能生活场景普及。

  以河南为例,其发布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将补贴产品扩展至29类,涵盖智能辅助设备、物理环境改造等六大方向。数据显示,618期间适老化产品销量增长5倍,智能马桶、无障碍设施等成为热门品类。政策还规定,参与商家需具备智能家居安装、售后能力,确保补贴资金精准流向绿色消费领域。

  申领创新:数字化流程简化,额度分配动态调整

  此次国补全面推行“云闪付+京东”双通道模式,实现补贴资格线上领取、支付立减。消费者通过京东APP搜索“家电补贴购”“手机补贴购”等关键词,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锁定资格。以家电为例,一级能效产品购买流程为:选标有“政府监管补贴”商品→云闪付支付→系统自动核销补贴。汽车补贴则需通过全国统一平台提交旧车信息,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二选一,避免重复申领。

  额度管理采用“先到先得”原则,中央资金按月投放,7月、10月为资金高峰期。热门品类如一级能效空调、新能源车补贴额度消耗较快,上海首轮20亿元额度5月即用完,广州每日800万元额度需“抢单”。为防范风险,政策引入设备码绑定、IP审核等风控措施,宁波已对3000余名“羊毛党”发出警示,湖北则对伪造SN码企业取消资格。

  行业响应:企业加码布局,适老化改造成新增长点

  政策红利下,家居企业加速产品迭代与渠道升级。九牧集团联合京东启动“卫浴以旧换新”全国行动,其智能马桶因政策支持一度脱销;亿合门窗通过设备更新提升产能,在江西、福建等地门店参与率超80%;富轩全屋门窗投资超历年总和引入智能化产线,交货周期缩短30%。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智能家居类新增3万种产品,618期间销售额同比增280%,适老化改造产品贡献超40%增量。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与“双碳”目标形成协同效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而国补对一级能效产品的倾斜,进一步推动绿色消费。例如,青岛即发集团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每年节水10万吨,其环保面料产品获国补叠加地方补贴,销量增长65%。

  消费者实操指南:抓住窗口期,避开三大陷阱

  针对补贴申领,专家建议:优先高价值品类,空调、新能源车等额度紧张品类需在7-8月完成购买;活用地方叠加政策,江苏、广东等地综合补贴比例可达30%;严控材料合规,确保发票、支付记录、验机凭证齐全。需警惕三类风险:商家先提价后打折(武汉要求签价格承诺书)、伪造旧机信息(湖北严查一机多卖)、黄牛代领(上海新增设备码绑定)。

  以广州李女士为例,其通过京东申领国补,以半价更换一级能效空调,节省4000元;郑州王先生参与适老化改造,为父母安装智能马桶、防滑地板,获补9000元。这些案例显示,政策正切实降低消费门槛,推动生活品质升级。

  未来展望:政策持续发力,智能绿色消费成主流

  财政部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吴萨指出,“两新”政策已形成“政策-消费-产业”良性循环,预计全年拉动消费超万亿元。随着AI大模型、物联网技术深化应用,全屋智能场景与健康化、可持续化设计将成为行业关键方向。

  从政策落地到市场响应,2025年国补正以智能绿色为支点,撬动家居消费升级。对于消费者而言,抓住7-12月的政策窗口期,合理规划换新计划,既能享受实惠,更能拥抱更智能、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