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财富》杂志发布最新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全球产业格局在技术革命与地缘博弈中呈现深刻变革。沃尔玛连续第十二年蝉联榜首,亚马逊、国家电网分列二三位,而中国以130家上榜企业的规模稳居第二,在汽车、科技、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成为最大亮点。
全球格局:美中日三极主导,科技与能源巨头领跑
本届榜单呈现三大特征:
1. 规模持续扩张:500强企业总营收达41.7万亿美元,超全球GDP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8%;净利润2.98万亿美元,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 美中竞争深化:美国以138家企业居首,中国130家紧随其后,日本38家位列第三,三国贡献超60%的营收与利润。
3. 能源与科技双核驱动:沙特阿美以1050亿美元利润蝉联“最赚钱企业”,谷歌母公司Alphabet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盈利科技企业,英伟达凭借AI芯片需求激增,利润同比暴涨145%,首次跻身利润榜前十。
中国突破:汽车与科技企业领衔,盈利能力提升
中国上榜企业呈现三大趋势:
1. 汽车产业全链条崛起
- 比亚迪:首次进入前100名(第91位),较去年跃升52位,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标杆。
- 奇瑞:营收从391亿美元增至597亿美元,排名飙升152位至第233名,出口量同比增长超40%。
- 吉利:排名提升30位,营收达799亿美元,海外并购与技术整合成效显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280万辆,占全球市场超60%,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下,中国车企正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引领”。
2. 科技巨头全球竞争力凸显
- 拼多多:排名上升176位至第266名,成为榜单中进步最快的中国公司,其“低价+算法”模式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
- 美团:排名提升57位至第327位,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延伸至东南亚。
- 京东:连续第8年稳居中国民营企业首位(第44位),供应链效率提升推动营收增长。
- 华为:时隔两年重返前100名(第83位),2024年营收近1200亿美元,尽管盈利受制裁影响下滑,但5G专利与鸿蒙系统生态持续突破。
3. 区域集群效应强化
- 粤港澳大湾区:23家企业上榜,深圳(9家)、广州(6家)、香港(5家)构成核心,比亚迪、腾讯、大疆等企业形成“硬科技+软创新”双引擎。
- 京津冀与长三角:北京以47家企业居首,涵盖金融、能源与基建领域;上海则聚集了中芯国际、药明康德等战略新兴产业代表。
行业变革:高技术企业盈利暴增,传统产业转型加速
全球高技术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 34家上榜高技术企业:平均营收967亿美元(同比增9.6%),平均利润181亿美元(同比增24%),英伟达、台积电、SK海力士包揽利润率前三。
- 美国高技术霸权:15家美国企业平均利润达310亿美元,苹果、Alphabet、微软等五巨头贡献超4000亿美元净利润,形成“芯片-软件-云服务”闭环。
传统产业则通过技术融合实现转型:
- 能源巨头: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连续15年稳居前十,但利润增长依赖新能源投资与数字化转型。
- 零售革命:沃尔玛通过“线下+电商+健康服务”生态保持领先,亚马逊则以AWS云服务与AI应用拓展利润空间。
挑战与展望: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
尽管中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提升至42亿美元,但与美国企业(平均97亿美元)仍存在差距。专家指出,中国企业需在三大领域突破:
1. 技术硬实力: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需加速自主化。
2. 全球供应链整合:从“产品出口”转向“标准输出”,如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字节跳动TikTok Shop的电商标准化。
3. 合规与软实力: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强化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结语
2025年世界500强榜单揭示了一个正在重构的全球产业秩序:科技与能源的“双螺旋”驱动增长,而中国企业的集体跃升,不仅体现在数量与排名,更在于从“跟随”到“并跑”乃至“领跑”的战略转型。在AI、新能源等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谁能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与生态主导权,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