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品牌战略 → 新闻正文
2025/11/3 9:53:55

固废再生砖,循环经济实践

本站作者
随着十五五规划中加快构建无废社会的部署落地,固废再生砖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循环经济实践中最生动的注脚。

  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曾经被视为"环保包袱"的固废正悄然蜕变,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昔日堆满污泥的填埋场已升级为协同处置中心,脱水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发电,炉渣则被加工成透水砖,铺就城市绿色发展的新路径。随着"十五五"规划中"加快构建无废社会"的部署落地,固废再生砖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循环经济实践中最生动的注脚。

  一、政策引领:从"填埋兜底"到"循环生金"

  "十五五"规划将固废危废治理推向新高度,明确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量较2025年减少30%"、"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突破95%"等硬指标,为再生砖产业注入强劲政策动力。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危废高产区规划12个跨区域处置基地,为再生砖原料供应提供保障。财政部"资源化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叠加全国碳市场对垃圾焚烧发电碳减排量的纳入交易,使再生砖企业年碳收益可达数百万元,真正实现"环保投入变经济收益"。

  二、技术创新:全链条协同,玩出新花样

  固废再生砖技术已从单一处置向全链条集成升级。无锡某协同处置中心通过技术优化,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50%,混烧发电效率提升12%,炉渣资源化率达100%。浙江衢州某危废处置中心采用热解气化设备,针对医疗废物进行全程无氧处理,既避免二噁英生成,又可产出可燃气体供厂区自用,吨处置成本较传统焚烧降低200元。更令人惊喜的是,江西赣州某养殖基地推行"猪—沼—茶"模式,年处理3万吨畜禽粪污,产出沼渣制成的有机肥使茶园亩产量提升15%,为再生砖原料开辟了新来源。

  三、市场实践:从城市到乡村,再生砖的广泛应用

  再生砖正从城市建筑工地走向乡村建设。在杭州,智能监管系统让建筑垃圾运输实现了可查、可管、可控,有效杜绝了沿途遗撒、乱倒乱卸等现象。深圳、上海等地要求市政工程再生建材使用率须达到40%,大湾区正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产业园建设。北京某新建小区采用装配式建筑,不仅施工周期缩短了30%,建筑垃圾产生量也比传统施工减少了80%,为再生砖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再生砖的市场应用已从建筑领域拓展至非建筑领域。在浙江某美丽乡村,透水砖铺就的步道不仅解决了雨水渗透问题,还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美丽景观;在广东某工业园区,再生砖制成的景观墙与生态绿植相得益彰,成为企业环保形象的"名片"。数据显示,2023年再生建材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年增速保持在40%左右,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元。

  四、未来展望:循环经济的绿色未来

  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固废再生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层面,"无废城市"覆盖率将从当前40%提升至80%,为再生砖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技术层面,数字化技术将为再生砖行业赋能,物联网技术为每批固废建立"电子身份证",实现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程可追溯;市场层面,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将大幅减少建筑垃圾产生,为再生砖提供更优质原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再生砖正在成为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在乡村,再生砖制成的生态厕所、景观小品让农村环境焕然一新;在城市,再生砖铺就的透水路面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这种"城市—乡村"的资源循环模式,正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固废再生砖的崛起,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的困扰,更创造出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新范式。当城市建筑垃圾在再生砖厂"重生",当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在发电厂"蝶变",当畜禽粪污在茶园里"化作春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从"填埋兜底"到"循环生金",从"环保包袱"到"绿色财富",固废再生砖正以它独有的方式,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答卷。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固废再生砖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每一粒"废"都焕发出"绿"的生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