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企业家品牌周刊品牌研究 → 新闻正文
2025/8/4 10:17:33

绿色建材政策加码!3000亿家装厨卫焕新市场深度解析

本站作者
数据显示,全国房龄20年以上的老旧住宅已超2.7亿套,适老化改造需求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叠加政策补贴最高可达30%的利好,家装厨卫焕新市场正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2025年,中国家装厨卫市场迎来一场“绿色革命”。随着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工作通知》落地,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一场以“绿色、智能、适老”为核心的消费热潮正席卷城乡。这场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不仅激活了存量房改造的巨大潜力,更将绿色建材产业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数据显示,全国房龄20年以上的老旧住宅已超2.7亿套,适老化改造需求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叠加政策补贴最高可达30%的利好,家装厨卫焕新市场正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政策加码:从“以旧换新”到“绿色普惠”

  2025年政策对家装厨卫焕新的支持力度空前。根据商务部等六部门的通知,补贴品类聚焦装修材料、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等五大类,覆盖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等场景,补贴比例最高达30%。例如,山东省率先明确30类补贴物品清单,从地暖管、智能马桶到护理床、跌倒监测雷达,精准对接老年群体需求;而购买1级能效或水效产品的消费者,还可享受叠加补贴,进一步放大政策红利。

  这一政策不仅着眼于刺激消费,更与“双碳”目标深度绑定。政府采购层面,48个试点城市已将绿色建材应用纳入公共工程采购标准,要求医院、学校等项目必选类绿色建材100%采购,可选类使用比例不低于40%。同时,绿色建材认证范围扩展至72类,认证企业超6300家,为市场提供了清晰的绿色消费指引。

  市场爆发:存量房改造撬动万亿蓝海

  政策红利的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20年以上房龄的老旧住宅超过2.7亿套,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能耗高、适老化不足等问题。以每套平均改造成本3万元估算,仅旧房翻新市场空间就达8万亿元。而山东省发布的补贴清单中,旧房装修类目覆盖门、窗、地暖等基础建材,直接拉动绿色建材下乡和城市存量房升级。

  绿色建材产业率先受益。2023年绿色建材营收已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0%,产业集群达100余个。以瓷砖行业为例,格莱斯瓷砖2025年推出的“绿色建材下乡”套餐,通过“珍珠釉”“金丝绒复刻釉”等非遗工艺新品,既满足乡村市场对质价比的需求,又以防水快装地材系统减少90%装修垃圾,成为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典型案例。

  行业趋势:智能化、绿色化、适老化三重变革

  在政策引导下,家装厨卫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智能化成为竞争新高地: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年增速超20%,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今顶家居推出的“装配式旧房焕新”方案,通过72小时极速安装、模块化智能控制系统,将传统装修周期缩短80%,成为行业标杆。

  绿色化则贯穿产业链。从生产端看,建材企业加速布局碳减排技术,水泥行业已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消费端看,绿色建材认证证书总数超9500张,政府采购试点城市扩展至101个。以泰山石膏、浙江世友等企业为代表,其节能保温材料、可循环利用板材等产品,正通过绿色金融政策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

  适老化改造则成为民生痛点突破口。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比例最高达30%,紧急呼叫设备、智能护理床等需求激增。企业端,今顶家居推出“六面主材全自主生产”方案,通过防水快装地材、干法墙面安装等工艺,解决传统装修噪音大、周期长的痛点;医疗科技企业则联合开发“生命体征监测雷达”“烟雾报警器”等产品,构建居家安全生态。

  挑战与机遇: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传统装修模式依赖“游击队”,存在增项乱收费、环保不达标等问题;绿色建材下乡过程中,部分企业陷入低价竞争,忽视技术升级。对此,政策已释放明确信号:山东省要求各地“科学设定补贴标准”,鼓励高能效产品;政府采购试点通过“动态管理绿色建材目录”,倒逼企业提升品质。

  机遇同样显著。绿色建材企业可通过“政采贷”、绿色债券等工具获得融资支持,装配式技术企业如今顶家居则以“全产业链自研自产”构建护城河。此外,智能家居与家电行业协同效应显现,海尔、美的等品牌已推出“家居家电一体化焕新”方案,抢占消费入口。

  结语:绿色建材的黄金十年已至

  2025年的政策加码,标志着家装厨卫焕新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战略。在“双碳”目标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绿色建材产业正迎来黄金十年。企业需把握三大方向:一是以装配式技术、智能系统提升交付效率;二是深耕适老化场景,开发“安全+健康”产品矩阵;三是通过绿色认证、低碳工艺构建品牌护城河。这场3000亿市场的变革,不仅是消费提振的引擎,更是中国制造向绿色智造跃迁的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